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用好课堂主渠道 加强高校思政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体现了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指明了方向。

一、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复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影响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个政权的瓦解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如果思想防线被攻破,其他防线很难守得住。因此,我们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主战场,能否把握住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否有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看能否真正发挥思政课的应有作用。

二、课堂教学要增强问题意识,勇于回答热点和敏感问题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对准现实问题,着力解疑释惑,增强思政课的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思政课也必须抓住“问题”进行改革。当前,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热点、敏感问题,就是思政课需要回答的问题。它们的矛头都是直指“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质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如果听之任之,不进行批判,不以正视听,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从非主流意识形态变成主流意识形态。要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不能回避,要理直气壮地去解释、回答。要努力把各门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把现实中的热点、敏感问题梳理一下,分别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回答。大学生头脑中的疑惑都解决了,高校思政课的功能才算是真正地发挥了。我们要努力使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坚定理想信念,相信马克思主义,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课堂教学内容要“精”,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精髓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成功也是靠实事求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的思政课教学,一要在教材内容少而精上下工夫,以专题的形式,把探索和回答上述五大系列问题在课堂上真正讲清楚;二要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实事求是是我们讲清楚现实中所有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前提,把这些问题都讲清楚了,思政课就会有针对性和亲和力。

四、让思政课教师成为高校最受重视、最受尊敬的职业“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关键在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素质,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人才体系。当前,高标准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首先,建议制定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门槛,加大教师培训规模、加快培训速度、提高培训质量。其次,高门槛引进配强教师队伍。要求新进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最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的博士,既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再次,要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做细,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还应建立健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为思政课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保驾护航,让思政课教师成为在高校、在社会最受重视、最受尊敬的职业。如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效果必将大幅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也必将牢牢坚守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块阵地,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丛松日 单位: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